我想问一下看完电影《1942》的感想?
在《一九四二》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两面性。极端环境下,人性的恶似乎更容易被激发,这提醒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低估人性的恶。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人性的善。在影片中,无论是地主家闺女的牺牲,还是长工妻子与栓柱的舍己为人的行为,都让我们看到了在艰难时刻,人性中仍存在的光辉与坚韧。
首先,电影对历史的再现令人震撼。影片中重现了1942年那段艰难的历史时期,让观众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影片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感人的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历史的沉重和残酷。其次,电影中人物的形象塑造深入人心。
我一直认为冯小刚导演是个有悲悯之心的人,他关注的从来都不是大人物的取舍,而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我其实只看过冯导的两部电影,一部是《芳华》一部便是这部《1942》。 《芳华》讲的是在1970年至1980年的军队文工团的故事,而《1942》则取材于真正的历史事件。
精选电影《1942》优秀观后感范文三篇
精选电影《1942》优秀观后感范文 本来不想去看1942的,太沉重的影片,不太愿意去看,宁可做个没心没肺傻乐呵的人算了,沉重的历史、沉重的过去,不敢去看。
《地道战》观后感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叫做《地道战》。 这部影片主要讲的是:1942年到1944年,日军对我国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我根据地人民为了抵御日寇,想出了很多巧妙的 方法 ,地道战就是其中一个。
观后感作文高一600字范文1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沐浴着晨曦的阳光,唱着春天的 故事 ,我心情是那样激荡。 然而,回首眺望走过去的历程,却是那样的曲折不平坦。你看那洒满鲜血的路上,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风雨与沧桑。
篇一:《地雷战》观后感作文 今天,我在家观看了一部具有 教育 意义的电影—《地雷战》。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942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军民英勇顽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海阳民兵并没有地雷,也没有用地雷打击敌人的 经验 。
《一九四二》编导影评
1、《一九四二》编导影评 暗夜里的火车呜鸣着一路驶来,在人与人攒动的拥挤中,人们带着微弱的希望苟延残喘支撑着生命,游荡的灵魂已赶不上那摇摆的希望,走下去,活下去。
2、《海啸奇迹》剧情比较纯粹,整部电影的时间线,就是一个家庭从遇难到重聚的几十个小时,不像《唐山大地震》在跨度很长的时间里影片类型偷渡为家庭伦理片,也不像《一九四二》野心大得想把通直的假史掰弯。小格局看似处理起来简单,实则要求更高的技术与技巧。
3、段奕宏的角色塑造独特,从《刑警本色》的杀手罗阳,到《恋爱的犀牛》的马路,再到《士兵突击》的老A队长袁朗,他的演技深受编导和观众赞赏。他坚持认为,演员的使命是通过作品传递精神温暖。
电影《1942》影评
1、总的来说,《1942》是一部深刻反映历史灾难的电影。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和无助,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光辉和希望。这部电影不仅让我们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2、作为一部商业故事电影,《一九四二》的结构完整,情节饱满。电影的改编很好地将故事性与纪实性合二为一,主次分明、有条不紊。在表现形式上,导演冯小刚有效地利用了过往电影的成功元素,如自然灾害后的人性重建和白热化的战争场面,以及少许冯式幽默渗透其中。
3、虽然它们都是在讲述中国的战争或是灾难的同时表现出对人性的看法,但是在我看来《1942》则是一出彻彻底底的悲剧。电影将肃杀的气氛与难民们经受饥饿之苦的窘迫境况融合在一起,凄凉中更是让观众们领悟到这份严肃的,深入人心的痛。
4、昨日我们观看了电影《1942》,电影讲述了1942年遭受天灾、人祸而民不聊生的河南人逃荒的故事。财主老范家贮存了足够的粮食,灾民们闻讯前来“打劫”,灾民人多势众,范财主只好先用缓兵之计让他们进来,又派人去搬兵,计划败露后灾民一气之下烧了范家,杀了财主的儿子,老范只能带着家眷踏上躲灾之路。
5、片长近两个半小时的《一九四二》看完后一点不觉得拖沓冗长,每个演员的台词短小经典又不失悲剧里的冯氏幽默,影片结尾时,影院里几乎没有不掉泪的观众,而我流过泪后竟有些麻木的状态,一种乌云般的压抑让人愤愤不平又不知如何释放。
《1942》影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1942 影评、《1942》影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