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浪潮》
1、《浪潮》上映后引起了影评人以及众多学者的强烈反响。该片是一个实验,更是一曲极权主义的葬歌。影片以一个极贝戏剧张力的悲剧结尾告终,并且对于这场闹剧注入了导演深沉的思考以及深刻的批判。该片给观众提供了一副生动的集权主义画卷,同时也对现实世界中的乌合之众进行了形象的描摹。
2、德国电影《浪潮》以其独特的方式,将历史与现实交织,探讨了一个看似平凡的社会如何轻易滑向法西斯深渊的警示故事。影片聚焦于1968年德国青少年的激进组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现象:在特定环境下,普通人在权力的裹挟下,如何失去理智,甚至变得比野兽更疯狂。
3、《浪潮》根据德国小说家托德·斯特拉瑟同名作品改编,由丹尼斯·甘塞尔执导,约根·沃格尔、詹妮弗·乌尔里希等主演的剧情片。
4、如何评价德国电影《浪潮》《浪潮》(The Wave,1981)改编而来,其笔名为Morton Rhue。小说取材于真实历史时间,1967年4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所高中里,教师Ron Jones大胆地进的一场实验,为了让学生们理解法西斯主义,利用五天的时间向他的班级灌输纪律性和集体精神。
5、内容:《浪潮》这部没有任何厉鬼魔怪的“惊悚片”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个事实。在这部影片中,惟一的神秘之物就是人。新学期伊始,学校举办了一个以“国家体制”为主题的活动周。
6、他无法接受“浪潮”被解散,掏出手枪,打伤了一名同学后,吞枪自杀了。不少评论者以为电影里的这个安排是为了戏剧化,或者借鉴了《死亡诗社》,其实这是导演自身观念的表达。他力图说服观众:这种教学是危险的,只要有一个“ 蒂姆”这样心智不健全的人,整个事件就会成为悲剧。实际上,他的忧虑不无道理。
浪潮影评
从影片的内容来看,“浪潮”已然呈现出某些明显的极权政党的特性。如果我们把文格尔老师看作是“浪潮”运动的极权政党领袖,蒂姆、或许还有最后揪着马尔科上台的那几位同学可以算作是领袖的死忠。那绝大多数“浪潮”的参与者其实都只是被其神秘魅力吸引的外围人员。
片中执着反对“浪潮”的代表人物卡罗尔,她出身于一个较为圆满的家庭,父母恩爱,并给予她和弟弟开放式的教育,她本人漂亮,成绩好,相比其他人她是不需要“浪潮”的,她更需要的是突显自我,所以卡罗尔对“浪潮”的反叛是从白衬衫制服开始的,因为制服突显的是一致性,埋葬的是个性化,这与卡罗尔的需求是背道而驰的。
出身、信仰、家庭环境都不再重要,我们都是一场运动的一份子。“浪潮”让我们的生活重新有了意义,给了我们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
《阿飞正传》是香港新浪潮的代表作品之一,由王家卫执导,梁朝伟、张曼玉主演。该影片于1990年上映,讲述了阿飞和萍萍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在乱世中的生存与奋斗。影片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美学表现手法,成为了香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剧情简介 影片讲述了阿飞和萍萍之间的爱情故事。
法国新浪潮电影:一次创新与自由的电影革命 法国新浪潮,一个在电影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标签,它起源于20世纪五十年代末,由一群才华横溢的导演如戈达尔、特吕弗、里维特、夏布洛尔和侯麦等《电影手册》杂志的评论家们所引领。
尚维果(Jean Vigo,1905-1934)是一位法国电影导演,对于法国电影的法国新浪潮运动影响相当巨大。维果一生虽然只活了29岁,一生执导的电影总长亦不超过三个半钟头。然而,他却是法国电影最伟大的导演之一。
对电影《浪潮》的影评和观后感,和对独才的思考
1、唯一从事件中获益的是那个老师,他接受媒体访问,出售故事版权,直到《浪潮》这部电影上映,他还带着一种无以伦比的胜利者口吻说:“这个实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我们中的很多人孤独、缺乏家庭的温暖、集体的关心,缺乏对一个群体的归属感。
2、片中执着反对“浪潮”的代表人物卡罗尔,她出身于一个较为圆满的家庭,父母恩爱,并给予她和弟弟开放式的教育,她本人漂亮,成绩好,相比其他人她是不需要“浪潮”的,她更需要的是突显自我,所以卡罗尔对“浪潮”的反叛是从白衬衫制服开始的,因为制服突显的是一致性,埋葬的是个性化,这与卡罗尔的需求是背道而驰的。
3、出身、信仰、家庭环境都不再重要,我们都是一场运动的一份子。“浪潮”让我们的生活重新有了意义,给了我们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
浪潮电影影评视频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浪潮的影评、浪潮电影影评视频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